板框壓濾機在使用過程中,若絮凝劑添加過量,會對過濾效果、設備運行及后續處理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,需及時識別并調整。以下是具體分析及應對措施:
一、絮凝劑過量的表現
濾餅狀態異常
濾餅松散、含水率升高,難以形成結實的塊狀(過量絮凝劑使顆粒間包裹過多水分,破壞濾餅結構);
濾餅表面發黏,甚至出現 “滑膩感”,卸料時易粘連濾布,導致卸料困難。
過濾效率下降
濾布易堵塞:過量的絮凝劑會形成黏性膠體,附著在濾布孔隙中,導致過濾速度明顯變慢,循環周期延長;
濾液渾濁:未反應的絮凝劑殘留使濾液中含大量細小絮團,透明度降低。
藥劑浪費與成本增加
多余的絮凝劑未參與反應,直接隨濾液或濾餅排出,造成藥劑消耗超標,運行成本上升。
后續處理問題
若濾餅需進一步處理(如焚燒、填埋),過量絮凝劑可能改變其成分,影響處理工藝;
濾液中殘留的絮凝劑可能增加污水處理難度(如 COD、SS 升高)。
二、過量原因分析
自動投加系統故障:如計量泵流量失控、傳感器誤判(如濁度計失靈),導致藥劑投加量超過設定值;
人工操作失誤:手動調節時憑經驗投加,未根據物料濃度變化及時調整(如物料含固率突然降低,但投加量未減少);
物料性質波動:原物料顆粒大小、濃度、pH 值等變化,未同步調整絮凝劑配比(如低濃度物料仍按高濃度標準投加)。
三、解決與預防措施
立即調整投加量
暫停壓濾機進料,通過小試重新確定較佳絮凝劑濃度(如梯度實驗:在相同物料中加入不同劑量絮凝劑,觀察絮團大小、沉降速度及濾液澄清度,選擇 “絮團緊密、上清液清澈” 的較小投加量);
若為自動系統,檢查計量泵參數、校準傳感器,確保投加量與物料流量聯動(如按 “物料流量 × 濃度 × 較佳藥劑配比” 自動調節)。
處理已受影響的設備
清洗濾布:用清水或弱酸堿溶液沖洗濾布,去除殘留的黏性絮凝劑(避免用高壓直接沖擊,防止濾布破損);
清理濾室:若濾餅黏連嚴重,可手動輔助卸料,必要時停機拆解濾板,清除縫隙中的殘留物。
建立日常監控機制
定期觀察濾餅含水率、濾液透明度,記錄藥劑消耗量與處理量的比值,發現異常及時排查;
針對物料性質波動(如工業廢水、污泥處理中常見),設置在線監測裝置(如濃度計、pH 計),實時反饋并調整投加量。
四、總結
絮凝劑的核心作用是 “凝聚顆粒、加速過濾”,過量反而會破壞過濾體系。實際操作中需遵循 “少量多次、按需調整” 原則,結合物料特性和設備參數,通過小試確定較佳投加量,同時加強設備維護和監控,以保證壓濾機的高效穩定運行。